News Detail

中国古代生态水利中的智慧

Issuing time:2024-03-20 16:56Author:深圳节水促进会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更是文明之本。中国古代先民特别注重对水的尊重、顺应、保护,在治水用水的千年实践中孕育了相合相生的生态理念。



(一)


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古人很早就意识到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需要保护和珍惜。《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黄帝观测天文星象,利用水源乃至土石金玉,并要求部落成员要节用水、火、财物。远古时期对水“用之有度”的保护理念,表达了古人对处理人与水资源关系的重要认识,也充分体现了古人保护水资源的朴素生态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也是与自然生态共生共荣的过程。古人在治水用水具体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规律,凸显人水和谐共处的理念。《管子·乘马》记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管子指出,凡是营建都城,城址的选择要因天材,就地利,靠山近水。如选高地,要有水源保障;若近河湖,则有地形优势,以利排水而省修防之功。城邑营建的位置选择要基于水的自然属性考虑,既考虑趋利避害,防止洪水的威胁,又要充分利用水资源,顺应水的流动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到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达到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有效控制水患的目标。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在古代一些典籍里也有记载。《吕氏春秋·有始览》有云:“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这里是说天地间有山脉、有河川湖泊、有土地,天地万物,如同一个人的身体,人与天地本身就是对应相同的。古人将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比作一个人的身体,看成一个系统,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强调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人与草木、山水同在。


(二)


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了管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生动实践。《周礼》记载了九州的行政区域,同时也一一列举各州的疆域和水资源分布情况,将九州的水资源分为泽薮、川、浸三种类型,泽薮是人们从事水产和渔业的水域湖泊,川是可以通水运的江河水道,浸特指有灌溉之利的塘泊或河流。这种对水资源的划分,有利于水资源的使用管理,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与保护。《礼记·月令》记载:“季春之月,……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春天的时候,主管水利的官员要巡视四方,要修缮堤防,疏通渠道,防止堵塞河道,保证河流的畅通,满足百姓对水资源的有效使用。


同时,古代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直面水患水灾问题,探索如何与水打交道的水利智慧,合理处理水患水灾与人类生存矛盾,这在一些古代都城遗址中可以看到端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考古遗址——陶寺遗址,是距今4300—39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规模最大遗址之一,位于山西临汾盆地内塔儿山向汾河谷地过渡的黄土塬上,汾河河谷在陶寺城址以西约4千米处,依傍汾河的支流(南河、宋村沟)。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认为,陶寺遗址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了城邑对河流的利用,有意远离汾河主河道,以避开来自汾河的水患,并依托南河和宋村沟的水量充沛,为陶寺先民提供充足的生活水源。另外,陶寺都城位于宋村沟与南河之间,可以依赖南河的自然坡降给排水,充分体现了古城选址和水利设施利用自然条件的水利智慧。从陶寺遗址可以看出,古人的城市建设活动充分展示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水利智慧,不仅保护了城邑,也力求人水和谐共生。



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水利工程还体现了系统治水的理念。在南朝时期通济堰的修筑和管理中,古人注重把水、林、沙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对待,统筹水与林、沙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关系。特别是宋代范成大任处州知州时,专门制定《水则》规定:堰渠两岸不允许种植竹子,防止竹子对堤岸的危害;在分水与排沙中注重工程的运用和调度,处理好水沙关系。还建造“水上立交桥”工程,解决山洪冲击与灌溉渠系的安全问题。通济堰的修建,兼顾了水与自然生态各要素间的关系。


(三)


在几千年的治水用水实践中,限制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的破坏、扰动,加强对水的利用和保护,一直是中国古代水利法律法规所规范的主要内容。


早在先秦的典籍中就有关于保护江河湖泊的法令规定。《周礼》明确记载了虞衡制度:“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虞衡制度的设立,表明先秦时期的水管理从对山川江河的认知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通过设置专门的机构、职官,颁布有关保护山林川泽的政策法令,规范社会生产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云梦秦简中的《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木山林及壅堤水”的记载,规定在春季生长的季节,不得滥伐山林,不得堵塞水道,使水流能够畅通,满足农业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汉承秦律,西汉时制定《水令》。《汉书·倪宽传》有记载:“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反映出汉代法律中对水资源的分配管理,解决用水的次序问题,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处理好水资源与其他自然生态要素的关系。


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由中央政府颁布的第一部国家水利法规,其中有专门条款规范不同用水部门的利益关系,如白渠和清渠“恒准水为五分,三分入中白渠,二分入清渠”,还规定如果水量过多,还应该开放闸门,让水退回河道,这些条款都充分考虑到水资源与农业用水的关系,要求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宋代《农田利害条约》规定,要重视圩岸和堤防的修筑,防止水患,还要“开导沟洫,归之大川,通泄积水”,反映出宋代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生态观。


这些水利典章,既是中国古人生态水利智慧的结晶,又为进行生态水利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








END



想获取更多和节水相关的内容

记得点赞关注我们哦




来源:学习时报

Article classification: 水情教育
Share to:
文章模块
期待您的加入!
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广东省政府有关通知,我会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9日。期间,我会将进行线上移动办公,关于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顾问服务及节水型单位创建培训等相关工作所涉及的时间变动,我会将另行通知。
尊敬的各会员企业及相关专家,为推动我市节水事业蓬勃发展,尽快实现深圳“率先建成节水型城市”的伟大目标。经研究决
11月13日,“净水护卫队,节水我先行”,争当节水小卫士,红树林生态公园快闪活动在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公园举行,倡导广大市民践行节水生活,展示新时代市民新形象,助力深圳市节水典范城市的建设。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协办,主要参与人员来自深圳市各区的20组学生家庭,并邀请了深圳市龙华区疾控中心、光明区妇幼保健院、龙华区妇幼保健院等部分区域机关单位领导参与指导。活动中...
11月6日上午9点30分,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影响和带动家长用实际行动,节水护水,使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中,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承办了知节水·智深圳“水情知识讲座”,普及水状况、水常识、水科技、水文化,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尤其是全体同学们用清澈的声音,认真庄严的共读节水宣言,宣言提出“认真学习节水知识,积极传播节水文...
各有关单位:  根据《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有关规定,为引导和鼓励用水单位和居民用户使用节水型工艺、设备、器具,推进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节水典范城市的任务,我办现公开征集2021年度深圳市节水型工艺、设备、器具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该名录将在市水务局网站公布,列为优先推荐使用产品,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名录征集的范围包括节水型工艺、节水型设备和节水型生活用水...
为优化会员管理,保障相关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章程》相关规定,现对以下单位作退会处理。本公告公示期为2020年6月17日至2020年7月17日。公示期间,促进会秘书处受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书面形式提出的异议,提出异议者...
嗨,你知道吗水已经存在了45亿年是人类存在时间的 22500 倍水覆盖了71%的地球表面水是云,是雨,是海洋,是冰川水是江河湖海和每一条溪流水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我们离不开水但我们真的了解水吗?“水知道答案”水情教育系列行动邀请我们走...
为提升全社会节能意识和节能能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定于今年6月29日至7月5日,围绕“绿水青山,节能增效”主题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7月2日,由福田区教育局主办、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深圳...
10月17日,由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承办的“水知道答案”自然科学课堂——水情小记者观察团,走进集科普与旅游于一体的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本次“水知道答案”自然科学课堂特别设置了参观红树林生态公园、红树林科普展馆,自然知...
我们都知道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已证实早期的原始生命缘于水水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但我们真的了解水吗?现在让我们开始水科学小发明家的旅程一起走进由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承办的水...
10月24日, 由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承办的“水知道答案”线下自然科学课堂——《花瓣消失了》活动,走进集科普与旅游于一体的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本次活动,包括 参观红树林生态公园、红树林科普展馆,自然知识趣味问答和美育...
     为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机关职工、社区群众中营造起节能低碳浓厚氛围,推动深圳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大鹏新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创新创意宣传形式,联合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于8月23日举行2021年大鹏新区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仪式由中心主要领导何小明同志主持,新区领导夏东同志、新区直属各单位分管领导出席活动。 ...
日前,国际标准ISO 23043《Evaluation methods for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reuse processes》(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方法)正式发布。
污水处理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提出了“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要求。“十四五”规划将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提标改造仍是行业...
3月23日下午,为推进绿色智慧节水管理,助力深圳市节水典范城市创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节约用水专家论坛”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隆重举行,来自水务局、中科院水利部专家、促进会代表、粤港澳青年,以及水务产业链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
3月22日下午,为助力深圳节水典范城市创建,一场由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协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承办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的主题座谈会,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隆重召开;福田区领导、中科院水利部专家、...
3月23日下午,为推进绿色智慧节水管理,助力深圳市节水典范城市创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节约用水专家论坛”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隆重举行,来自水务局、中科院水利部专家、促进会代表、粤港澳青年,以及水务产业链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会上,深圳市节...
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比曝光率高的金融、地产、影视、娱乐、食品、IT、美妆等行业外,有一个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却鲜为人知的“冷门”行业,那就是水务。简单来说,水务行业就是由自然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构成的产业链。改革开...
2月4日,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发布《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根据纲要,到 2025 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蓝水秀、现代宜居”成为美丽深圳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