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2014年,水利部从如何实现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更加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推动节水的角度出发,创造性提出了合同节水管理商业模式;同年,水利部综合事业局选取河北工程大学为公共机构试点、天津护仓河为水环境治理领域试点,开展试点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节水服务企业取得一定收益,用水户和节水服务企业实现双赢。
2016年,“合同节水管理”首次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水利部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此后,合同节水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初步搭建,创新理念逐渐被社会接受,节水服务企业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合同节水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内容。但目前仍存在财税优惠政策不落地、会计核算规定不明确等问题,使得部分地方在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落地和实施中遇到一定障碍,亟待出台配套政策,助力节水产业发展。
政策制度和实践探索
2022年起,水利部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推动情况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将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签约实施数量、合同节水管理政策文件发布等作为省考核市、市考核县的依据。同时,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每年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节约用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用水户的用水计划与定额执行情况,将检查结果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依据,倒逼用水户开展节水改造。
合同节水管理发展现状
2014—2023年全国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规模以上)数量
2015—2016年,每年仅有8个省份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从2017年开始,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省份数量快速增长,随着合同节水管理被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2022—2023年,每年有29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其中上海、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广东、重庆、贵州、陕西等9个省(直辖市)连续6年均推动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截至2023年底,实施规模以上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数量最多的3个省份为:江苏(68项)、江西(56项)、山东(52项);另有8个省份的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数量超过平均值,分别是:上海(48项)、陕西(42项)、四川(39项)、贵州(38项)、浙江(38项)、云南(34项)、河北(28项)、湖北(27项),上述11个省份的项目数量占项目总数的63%。
各地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规模以上)数量
从项目实施的地区分布来看,经济发达省份城市化进程较快,水资源需求量大,对水资源的管理需求更紧迫,同时,水价相对调整到位,节水市场较活跃,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推动力度较大;黑龙江、吉林、宁夏、青海、山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等地区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较少,主要原因是整体经济欠发达,资金投入有限,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队伍,难以支撑大规模的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实施。
不同领域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规模以上)数量及投资额
公共机构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占比达到65.05%,主要原因:一是水利部实施节水攻坚战,将高校合同节水管理作为重点突破,各地贯彻落实成效突出;二是高校一般分布在城市,水价调整相对到位,用水量较为集中,节水技术相对单一,实施周期较短,节水成效明显。
不同领域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规模以上)投资额、模式、节水率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45家节水服务企业参与实施了上述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其中民营企业369家、国有企业32家、外资企业2家、其他类型17家。上市公司12家,包括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钱江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润农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常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德诚(山东)科技股份公司、安徽美自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杰源水务管理技术科技有限公司等。通过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发挥节水市场机制作用,节水服务企业取得合理收益,有力促进了节水产业发展。
合同节水管理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水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