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一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落地实施,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实施领域和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为进一步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助力节水产业发展,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征集遴选,经申报推荐、初步审查、专家评审、实地调研、网上公示等环节,择优推出39个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怎么查看?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微信公众号
回复关键字【合同节水案例】即可查看
主要经验做法
本次入选的各领域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在“节水效益分享型”“节水效果保证型”“用水费用托管型”等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涌现出“效果保证+效益分享”“用水托管+效益分享”“特许经营+水权交易”“水权交易+综合农事托管服务”“资源置换型”等创新模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合同节水管理的应用场景、盈利模式和实施成效。
(一)公共机构领域
公共机构领域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主要特点是学校、医院等用水户引入节水服务企业,通过开展水平衡测试、绘制数字化供水管网模型、检测与修复漏水点、搭建智慧用水管理平台、实施DMA分区系统管理、升级改造节水器具、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开展节水改造。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以“节水效益分享型”为主,“节水效果保证型”和“用水费用托管型”也较为常见。通过合同节水管理帮助公共机构摆脱后勤管理人财物短缺困境,用水设施设备及时得到更新维护,既实现了科学精准节水,又提高了公共机构用水信息化管理水平。部分高校还将产学研用相融合,围绕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开展课题研究,联合节水服务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有利促进了节水人才培养和校园节水文化建设。
(二)工业领域
工业领域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主要特点是工业企业引入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的节水服务企业,对工艺流程进行节水改造,通过脱盐水处理、废水回用、海水淡化等措施,达到工业节水减排的目的。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以“用水费用托管型”和“节水效益分享型”为主,节水服务企业完成节水改造,提供稳定达标的供水或废水处理服务,企业用水户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用水托管费用或分享节水效益。部分典型案例与收益较好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有效融合,将节水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有效保障了节水服务企业收益,确保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良性运行。
(三)农业领域
农业领域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主要特点是用水单位引入节水服务企业,按一定比例投资开展节水改造,加强节水管理,提升农业节水增效能力。由于农业领域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投资额大,回收成本期长,部分项目探索实施了“特许经营+水权交易”“水权交易+综合农事托管服务”“综合农事托管服务”等创新模式,节水服务企业通过收取水费、农业服务费、粮食生产费或开展水权交易等多种方式获取收益,在保障企业盈利的同时,实现了节水节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四)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领域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领域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主要特点是城镇供水企业引入具有先进技术优势的节水服务企业,运用窄带物联网技术、数字化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搭建智慧漏损治理平台,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合同节水管理模式通常为“节水效益分享型”,节水服务企业通过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减少供水公司产销差率分享节水效益。一些城镇自来水公司采用合同节水管理实施节水改造,降低供水产销差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自来水公司向节水服务企业支付节水成效费,极大激发了节水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自来水公司和节水服务企业实现了双赢。
想获取更多和节水相关的内容
记得点赞关注我们哦
内容来源:水利部官网、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