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促进人水和谐 建设幸福江河

Issuing time:2024-02-18 11:20Author:深圳节水促进会

促进人水和谐 建设幸福江河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国英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江河,足迹遍及祖国各大江河以及三峡、南水北调等重点水利工程,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亲自擘画确立、亲自推动实施国家“江河战略”,为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水和谐、建设幸福江河,奋力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


一、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就江河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强化长江、黄河等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入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断流干涸20多年的永定河实现全年全线有水。

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科学推进实施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重大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初步形成了“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至2022年的近9000亿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系统性变革。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2013年到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不足6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120万亿元,但全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了42.8%、58.2%。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先后战胜黄河、珠江、长江等大江大河历史罕见严重水旱灾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3年主汛期,海河流域发生了1963年以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成功夺取了防御这场特大洪水的重大胜利,各类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蓄滞洪区转移近百万人无一人伤亡。


近年来,水利部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图为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梯田,该工程包含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和良好的生态保护系统,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水利部供图 卢鑫平/摄


江河保护治理,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江河保护治理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

二、优化江河水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这一基本水情将长期存在。同时,我国人多水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辩证关系、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均衡关系、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的适配关系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凝结着对国情水情的深刻洞察和对水资源问题的战略考量,为提升江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能力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必须坚持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开源节流并重,科学规划建设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增强水资源统筹调控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资源保障

加快建设国家水网。国家水网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根本举措。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结合江河流域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具有控制性地位、控制性功能的调蓄工程为“结”,统筹存量和增量,联网、补网、强链,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开展河湖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明确流域区域可用水量管控指标。加强取用水监督管理,完善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加快用水权初始分配,建立健全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制度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节水优先”是习近平总书记确定的一条重要治水方针。节水涉及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域,是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系统性工程。要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强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深入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推动节水产业创新发展,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推进水效标识、节水认证等机制创新,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节水领域。拓展节水科普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三、保护治理江河流域生态,大力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蕴含着鲜明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为强化江河水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永远造福中华民族。

推进母亲河复苏。母亲河滋养流域水土、哺育一方儿女,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养育了中华民族,要把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继续做好。持续开展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华北地区河湖夏季集中补水和常态化补水、西辽河流域生态调度、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持续稳定白洋淀水域面积。完善生态流量(水位)、水质、水生态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流量预警响应机制,强化生态流量保障过程监管。追溯江河文明之源,把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水利部深入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河一策、靶向施策,加快修复河湖生态环境。2022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再现壮美神韵。图为京杭大运河河北沧州段。 水利部供图

推进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要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稳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强化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流域等重要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加快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持续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珍惜保护地下水这一“隐藏”的宝贵资源。要完善地下水监测系统,强化地下水监督管理和分区管控,推进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指标落实,开展地下水水位变化通报评估。统筹“节、控、换、补、管”措施,持续推进华北地区和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认真做好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试点工作。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要以大江大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南水北调水源区等区域为重点,全面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实行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依法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总结推广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经验,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四、全力防御水灾害,坚决守牢水安全底线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江河流域暴雨洪涝干旱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2023年主汛期,我国气候极端反常,海河、松花江等江河流域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专题研究、专程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防汛抗洪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深沉的忧患意识、宏阔的战略思维,为我们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坚持旱涝同防同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坚决守牢水安全底线。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洪水产流—汇流—演进以流域为单元,防洪工程体系必须按照流域单元来规划建设和调度运用。要立足长远,深入分析流域防洪减灾格局变化,修编七大流域防洪规划,构建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流域防洪新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流域和区域,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功能建设。加快推进具有流域洪水控制性的重大工程建设。实施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和大江大河大湖堤防达标建设3年提升行动。强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与运行管理,确保蓄滞洪区在流域防洪的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前瞻、及时、精准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打赢现代防汛战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条件。要以流域为单元,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加快建设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实现云中雨监测预报并延伸产汇流及洪水演进预报,第二道防线实现落地雨监测并延伸产汇流及洪水演进预报,第三道防线实现本站洪水测报并延伸洪水演进传导预报。优化站网布局、结构、功能,研究建立符合流域特点的产汇流水文模型、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

完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以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江河保护治理,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要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对物理流域、水网、水利工程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在数字流场中预演洪水演进情况、风险点分布情况、蓄滞洪区启用情况及退水情况等,迭代优化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调度运用方案,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为水利决策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是筑牢水旱灾害防御防线的必然要求。要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深入排查处置风险隐患,预置抢险队伍、设备、料物,健全山洪灾害预警“叫应”机制,精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前储备抗旱水资源,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五、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提升江河保护治理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江河保护治理的内在规律,阐释了流域与区域的统筹关系,体现了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为我们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南。必须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不断提升江河保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水利部门加强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管理,推进河湖健康评价,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图为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松阴溪水利风景区。 水利部供图 姜晓东/摄


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立足流域整体,科学把握流域自然本底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流域综合规划,健全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流域专业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导向约束,压实规划实施责任,确保流域规划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强化流域统一治理。坚持区域服从流域的基本原则,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综合考虑水利工程功能定位、区域分布,科学确定水利工程布局、规模、标准,统筹安排水利工程实施优先序,完善流域治理项目台账,推进流域协同保护治理,做到目标一致、布局一体、步调有序。

强化流域统一调度。实施流域控制性水工程联合调度,强化流域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建立健全各方利益协调统一的调度体制机制,强化流域防洪统一调度、水资源统一调度、生态流量水量统一调度,努力实现流域涉水效益最优。

强化流域统一管理。构建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管理格局,加强流域综合执法,推进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强化流域河湖统一管理、水权水资源统一管理、保护治理行为统一管理,凝聚各方合力,共同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素材来源 | 求是网




文章模块
期待您的加入!
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广东省政府有关通知,我会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9日。期间,我会将进行线上移动办公,关于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顾问服务及节水型单位创建培训等相关工作所涉及的时间变动,我会将另行通知。
尊敬的各会员企业及相关专家,为推动我市节水事业蓬勃发展,尽快实现深圳“率先建成节水型城市”的伟大目标。经研究决
11月13日,“净水护卫队,节水我先行”,争当节水小卫士,红树林生态公园快闪活动在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公园举行,倡导广大市民践行节水生活,展示新时代市民新形象,助力深圳市节水典范城市的建设。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协办,主要参与人员来自深圳市各区的20组学生家庭,并邀请了深圳市龙华区疾控中心、光明区妇幼保健院、龙华区妇幼保健院等部分区域机关单位领导参与指导。活动中...
11月6日上午9点30分,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影响和带动家长用实际行动,节水护水,使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中,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承办了知节水·智深圳“水情知识讲座”,普及水状况、水常识、水科技、水文化,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尤其是全体同学们用清澈的声音,认真庄严的共读节水宣言,宣言提出“认真学习节水知识,积极传播节水文...
各有关单位:  根据《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有关规定,为引导和鼓励用水单位和居民用户使用节水型工艺、设备、器具,推进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节水典范城市的任务,我办现公开征集2021年度深圳市节水型工艺、设备、器具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该名录将在市水务局网站公布,列为优先推荐使用产品,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名录征集的范围包括节水型工艺、节水型设备和节水型生活用水...
为优化会员管理,保障相关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章程》相关规定,现对以下单位作退会处理。本公告公示期为2020年6月17日至2020年7月17日。公示期间,促进会秘书处受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书面形式提出的异议,提出异议者...
嗨,你知道吗水已经存在了45亿年是人类存在时间的 22500 倍水覆盖了71%的地球表面水是云,是雨,是海洋,是冰川水是江河湖海和每一条溪流水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我们离不开水但我们真的了解水吗?“水知道答案”水情教育系列行动邀请我们走...
为提升全社会节能意识和节能能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定于今年6月29日至7月5日,围绕“绿水青山,节能增效”主题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7月2日,由福田区教育局主办、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深圳...
10月17日,由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承办的“水知道答案”自然科学课堂——水情小记者观察团,走进集科普与旅游于一体的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本次“水知道答案”自然科学课堂特别设置了参观红树林生态公园、红树林科普展馆,自然知...
我们都知道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已证实早期的原始生命缘于水水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但我们真的了解水吗?现在让我们开始水科学小发明家的旅程一起走进由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承办的水...
10月24日, 由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承办的“水知道答案”线下自然科学课堂——《花瓣消失了》活动,走进集科普与旅游于一体的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本次活动,包括 参观红树林生态公园、红树林科普展馆,自然知识趣味问答和美育...
     为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机关职工、社区群众中营造起节能低碳浓厚氛围,推动深圳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大鹏新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创新创意宣传形式,联合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于8月23日举行2021年大鹏新区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仪式由中心主要领导何小明同志主持,新区领导夏东同志、新区直属各单位分管领导出席活动。 ...
日前,国际标准ISO 23043《Evaluation methods for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reuse processes》(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方法)正式发布。
污水处理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提出了“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要求。“十四五”规划将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提标改造仍是行业...
3月23日下午,为推进绿色智慧节水管理,助力深圳市节水典范城市创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节约用水专家论坛”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隆重举行,来自水务局、中科院水利部专家、促进会代表、粤港澳青年,以及水务产业链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
3月22日下午,为助力深圳节水典范城市创建,一场由福田区水务局主办、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协办、深圳市节约用水促进会承办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的主题座谈会,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隆重召开;福田区领导、中科院水利部专家、...
3月23日下午,为推进绿色智慧节水管理,助力深圳市节水典范城市创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节约用水专家论坛”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隆重举行,来自水务局、中科院水利部专家、促进会代表、粤港澳青年,以及水务产业链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会上,深圳市节...
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比曝光率高的金融、地产、影视、娱乐、食品、IT、美妆等行业外,有一个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却鲜为人知的“冷门”行业,那就是水务。简单来说,水务行业就是由自然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构成的产业链。改革开...
2月4日,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发布《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根据纲要,到 2025 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蓝水秀、现代宜居”成为美丽深圳生动写照。